鲁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,历史悠久、底蕴深厚。爱吃鲁菜的朋友们让我们一起了解鲁菜的传承继承吧~
起源鲁菜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和鲁国(今山东)。当时,山东地区的农业和手工业发达,为烹饪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食材和物质基础。早在《尚书·禹贡》中就有关于青州“厥贡盐絺,海物惟错”的记载,表明山东沿海地区在当时已开始利用丰富的海产资源进行烹饪。
发展在秦汉时期:鲁菜已具雏形,烹饪技术有了进一步发展,在古籍《齐民要术》中对黄河流域的烹饪技术进行了总结,其中许多技法和菜式成为鲁菜的重要基础。
在唐宋时期:鲁菜逐渐成为北方地区的代表性菜系,其烹饪技艺更加精湛,菜品更加丰富多样。当时的一些名菜如“缕子脍”等,以其精细的刀工和鲜美的味道而闻名。
在元明清时期:鲁菜成为宫廷御膳的重要组成部分,对其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。大量山东厨师进入宫廷,将鲁菜的烹饪技艺带入宫廷,同时也吸收了宫廷菜肴的制作精华,使鲁菜在选料、制作和调味等方面更加考究。
在近当代:鲁菜不断传承和创新,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,融合了其他菜系的优点,同时也根据现代人的口味和饮食需求,开发出了许多新的菜品和烹饪方法。
代表菜-葱烧海参:选用水发海参和大葱为主料,将海参发制后入味,大葱炸至金黄出香。烹饪时以浓鸡汤、酱油等调味,用小火烧至入味,使葱香与海参的鲜美相互交融,成菜葱香浓郁,海参软糯,醇厚味美。
图片
葱烧海参
-九转大肠:清朝光绪初年由济南九华楼酒楼店主所创。将猪大肠经焯水、煮制、油炸等多道工序处理后,再用多种调料如酱油、醋、糖、砂仁、肉桂、丁香等调味,用微火煨制而成。此菜酸、甜、香、辣、咸五味俱全,口感外脆里嫩,肥而不腻。
图片
九转大肠
-糖醋鲤鱼:山东济南的传统名菜,选用新鲜鲤鱼为主料,先将鲤鱼去鳞、去鳃、去内脏,洗净后在鱼身上划几刀,用盐、料酒等腌制入味。然后将鱼裹上面糊或淀粉,放入热油中炸至金黄酥脆,捞出控油。另起锅,加入适量白糖、醋、水等熬成糖醋汁,熬至汁浓色亮。最后将炸好的鲤鱼放入盘中,浇上糖醋汁。成菜色泽红润,外酥里嫩,酸甜可口,香气扑鼻。
图片
糖醋鲤鱼
-爆炒腰花:选用新鲜猪腰,去腰臊、打花刀,清水泡除血水后用料酒等腌制。配菜选洋葱,青红椒等切好备用。热油七成热下腰花大火爆炒,盛出,再炒配菜,回锅混合调味。成菜色泽鲜亮,腰花脆嫩滑润,鲜香爽口。
图片
爆炒腰花
-四喜丸子:以猪肉为主料,肥瘦相间的猪肉剁碎,加入葱姜末、鸡蛋、淀粉、盐、生抽等调料,顺时针搅匀上劲制成丸子。入油锅炸至定型捞出,再放入加有酱油、糖、八角等的汤锅中,小火慢炖至熟透入味,成菜色泽红亮,软糯鲜香,寓意吉祥。
图片
四喜丸子
-一品豆腐:属于孔府菜,选用嫩豆腐为主料,将豆腐搅碎,加入适量的肉末、香菇末、葱姜末、盐、生抽、蛋清、淀粉等拌匀。把调好的豆腐泥装入模具,整形成块状,上笼屉蒸至熟透取出。锅中加鸡汤、盐、蚝油等煮开,勾薄芡,浇淋在豆腐上。成菜口感嫩滑,鲜香入味。
图片
一品豆腐
-汆西施舌:西施舌是一种舌状海鲜,产自山东胶南、日照沿海一带,将其外壳撬开,取出肉质,洗净泥沙后用料酒、少许盐腌制去腥,放入开水中,快速汆烫至刚刚开口时捞出,以鸡汤或骨汤为底,加入适量盐、胡椒粉、葱丝、姜丝调味,将汆好的西施舌放入汤中,淋上几滴香油。成菜汤汁清澈,西施舌肉质鲜嫩,味道鲜香爽口,尽显食材本味。
图片
汆西施舌
-红烧大虾:山东胶东地区风味名菜,选用新鲜大虾为主料,剪去虾须、虾脚,用牙签挑去虾线后洗净。锅中倒油,油热放入大虾,煎至虾身变红、外壳酥脆捞出。锅中留少许底油,放入葱姜蒜爆香,加入适量酱油、白糖、料酒、盐,倒入少许清水煮开,再将煎好的大虾回锅,小火慢烧,让虾肉充分吸收汤汁滋味,至汤汁浓稠,均匀裹在虾身上,虾肉紧实Q弹,滋味鲜美。
图片
红烧大虾
感谢您的观看,下期见~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下一篇:没有了